首页/ 热点专题 /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 / 正文

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渭南

来源: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:2016-12-12 00:00

 陆治原
  环境保护是事关战略全局和人民福祉的一项基本国策。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将“绿色”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,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环境保护、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强信心和坚定决心。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,坚决落实中省部署要求,加强环境保护,改善生态环境,推动绿色发展,努力建设山清水秀、天蓝地绿的美丽渭南。
  一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、绿色发展理念。当前,渭南正处于后发崛起、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,加强环境保护,创造宜居环境,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,也是坚持以人为本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习总书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、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”的谆谆教导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,紧抓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、建设丝路经济带、实施能源消费革命等重大战略机遇,进一步坚定“绿色决定存亡”“环境就是民生”的发展理念,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,把环境保护作为最普惠的民生,把“绿色革命”作为发展的突出任务,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,决不以牺牲后人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所谓“富裕”,决不走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,始终把环境保护、生态建设融入决胜小康的各方面,不断探索和创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,让人民群众在青山绿水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。
  二、坚决打好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攻坚战。坚持问题导向,开展拉网式排查,盯紧抓实整改工作。一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。严格落实“六个百分之百”抑尘措施和冬防期“禁土令”,针对扬尘、燃煤和机动车尾气三大污染源,推进工地和道路扬尘监管、露天烧烤整治、燃煤锅炉拆改、黄标车淘汰等工作。瞄准主攻方向,对建筑扬尘集中整治。实施精准治污,深入研判原因症结,分区域、分时段采取措施,提高治污针对性和实效性。二是强化水污染治理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,大力整治渭河流域,狠抓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,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,努力实现污水全收集、全处理,确保市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,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。三是强化重点排污企业监管。加强对煤化工、土炼油、小炼油、采矿洗选等企业排污管控。特别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,严格执行环保法律、法规、标准规定,转变生产管理方式,确保污染防治、生态保护、环境风险防范等措施落实到位。四是强化环保监管执法。从严落实新《环境保护法》和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,铁拳铁规治污,综合运用法律、经济、行政等手段,强化按日计罚、查封扣押、限制生产、停产整治、关闭取缔、移交司法、列入环保“黑名单”、媒体曝光等措施,依法惩处环境违法行为。五是强化环保责任落实。按照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失职追责”要求,强化属地管理职责,形成“定人、定责、履责、问责”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格局。六是强化全民环保意识。从每个市民、每个家庭、每个单位做起,从一点一滴做起,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,开展环保公益活动,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,在全社会形成珍爱生态、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。
  三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坚持发展、保护、修复并重,系统规划、综合治理,努力拓展绿色发展的生态空间。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。工业方面,推动精细化工、装备制造、食品医药、新能源新材料、航空航天五大产业集群发展,使绿色、低碳、环保新产业快速成长;坚持算大账、算长远账,加速高消耗、高污染、高排放产业淘汰出局。农业方面,做大做强优质粮食、有机果品、设施蔬菜和现代畜牧四大产业,不断增加绿色有机、安全、无公害农产品的有效供给。三产服务业方面,以旅游业为突破口,大力发展养生保健、康复疗养、居家养老等绿色民生经济。二是加快建设“秦东水乡”。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治理,推进黄渭洛三河湿地保护、卤阳湖水系恢复和二华夹槽蓄滞洪区建设,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城引水兴水步伐,全面启动黄河西岸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工程,构建纵横成网、河湖连通、渠库相通的水系水景。三是加快绿化秦东大地。按照城镇园林化、道路景观化、村庄绿荫化思路,以城、镇、路、景为重点,深入推进“绿化秦东大地、建设美丽家园”行动,实施河道沿岸生态防护林、交通道路绿色长廊等10大工程,全面推行工程造林,立体化打造主干道路生态景观带和城市微地形生态景观,到2021年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0%,争创国家森林城市。四是加快推进工矿区治理。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,加快修复秦岭北麓、桥山生态,保护好秦岭、守护好黄河。五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。统筹推进硬化、绿化、美化、亮化,建设污水处理、垃圾集运、文化景观、休闲场地四大工程,健全完善长效机制,打造一批最美村庄、最美公路、最美家园,三年内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0%以上,努力实现“全国一流、全省样板”目标。
  四、努力构建从严治理依法治理的保障机制。“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,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,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。”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深刻告诫,全面加强制度建设,构建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。一是建好制度“防火墙”。坚持从源头抓起,健全生态建设预警制度,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监测预警机制,强化市、县、镇三级环境监测网络体系,实现环境质量、重点污染源、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的全覆盖。严格市场准入机制,实行负面清单“限进”、行政许可“限排”、天花板“限用”,确保生产实现绿色、低碳、循环目标。二是打好执行“组合拳”。实行“谁破坏、谁付费、谁治理”的生态环境修复模式,推行联合执法机制,对污染环境、浪费资源、破坏生态等违法行为,实行零容忍、严查处,推动生态环保从政府的施政自觉变成全民参与的行为自觉。三是用好绿色“指挥棒”。坚持把环境保护考核作为重点,建立以绿色GDP为基调的绩效考核体系;严格落实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》,建立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度;严格离任生态环境审计,对造成自然资源环境损害的,严肃问责、终身追责,真正让考核由“软约束”变成“硬杠杆”。
  绿色是最宝贵的财富,生态是最稀缺的资源,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加大环境保护力度,共同建设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、空气清新的幸福美丽新家园!